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近日,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联手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在旅游办官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共同推出"盛夏时节赏非遗"图片暨视频展播活动,诚邀韩国民众在历史与文化的曲觞流水中一同感受、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壮丽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图片=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提供】 |
◆听见非遗--风吹草低踏歌声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高原的先民便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这是他们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草原呼麦。【图片=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提供】 |
呼麦民间歌唱形式是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草原上世代生活的牧民,压紧喉咙,发出豪迈明朗的声声呼麦,咏唱自然风光、模仿野生动物形象以及赞美雄健的骏马和辽阔的草原,仿佛把灵魂都带进苍茫无际的天地之间。
◆看见非遗--世间无限丹青手
唐卡,简单的说就是西藏悬挂供奉的卷轴画,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具有浓郁的藏地风情和宗教色彩,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卡画者作画。【图片=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提供】 |
唐卡最常见的是佛像宗教画,此外还有民俗、天文、历算、藏医药、人体解剖图等主题,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的用料极其考究,均采用珍贵的矿物宝石和植物为颜料,以示神圣的同时,色泽艳丽并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工艺程序复杂,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因此制作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时间。
◆品味非遗--要同明月作团乐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是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手中圆圆的月饼呼应着天上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和睦。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亮的供品。
中秋月圆之景。【图片=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提供】 |
有两个和月饼有关的传说:一个是唐朝时,李靖出征突厥凯旋,唐太宗在八月十五日设宴庆功。有吐鲁番商人应景献上胡饼,唐太宗指着天上的圆月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把饼分与群臣共食。从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大唐子民就边吃胡饼边赏月。
另一个是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正在赏月吃胡饼,玄宗嫌胡饼的名称不雅,踌躇之时猛然看到杨贵妃举头望月,便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一词就在民间逐渐传开。发展至今,中秋月圆之际,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共同的节日习俗。
◆触摸非遗--撷取一枝青翠竹
竹编作为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辛勤劳作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不能缺少的生活用品。
国宝熊猫。【图片=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提供】 |
据考古发现,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紧固耐用。于是,人们将竹子分割成条和片,穿插编织成竹席、竹帘、竹篮、斗笠、猪骨灯等物件,既实用便捷,又为生活增添了艺术之美。
随着竹编用途和编织技巧的不断提升,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丰富花色和图案,甚至还和漆器、瓷器等工艺相结合,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工艺品,如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等、竹编平面画等。
(稿件转自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