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普通医生",但时势所迫,良知所系,却每每要他扮演英雄。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武汉爆发,并逐渐蔓延至全国。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义无反顾地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成为冲在抗疫队伍最前面的人。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内查看患者胸部CT。【图片=《金桥》提供】 |
从1月18日夜驰武汉,到2月27日在广州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说出"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40天时间里,钟南山一边与病毒赛跑做研究、研讨病情、远程会诊,一边多次参加广东省新闻发布会,还接连接受了媒体采访,回应了公众关切。他的每一次发言,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
在很多人眼中,钟南山不仅是一名妙手仁心的医生,也扮演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他的某种不可替代性,并非天然具备,而是来自历史的公证。
早在17年前,"钟南山"这个名字就已人尽皆知。2003年,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国,尤以南粤为甚。在灾难面前,时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站了出来,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并把他带领的呼吸疾病研究所推向了前台。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们这里!"
尽管当时研究所内陆续有多位医务人员病倒,但钟南山还是决定向患者敞开大门。他自己更是不顾生命安危,夜以继日地工作,还曾因38小时不眠不休救治病人而累倒在一线。"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在钟南山心中,治病救人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广东也因此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在人人闻"非"色变之时,钟南山却向全世界放胆直言:"非典"并不可怕,"非典"可防可治!
钟南山曾说,从医几十年,他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最大的安慰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对病人做到了全心全意。而他的医者仁心不仅仅是来源于职业本身,也源自于从小到大的家庭熏陶。
3月2日,钟南山院士(前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上领誓。【图片=《金桥》提供】 |
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德高尚且医术精湛的医生。父亲钟世藩是新中国有名的儿科专家,在病毒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从父母身上看到了医者的博爱与敬业,钟南山默默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1955年,他如愿考取北京医学院,从此踏上了从医之路。
在钟南山看来,"作为一个医生,光给病人鲜花是不够的,他还要给稻穗。稻穗是什么呢?就是实在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地给病人正确地诊断治疗,让他恢复健康。"
而钟南山不只诠释了医者仁心,也同样怀有一颗纯真的爱国之心。1978 年,他与副教授侯恕合写的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被评为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并因此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英国求学期间,钟南山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6 项重要成果,完成 7 篇学术论文,其中有 4 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会议上发表。回国前,爱丁堡大学极力挽留他在皇家医院工作,但报国心切的他却毅然决定回国,并表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不仅出自血浓于水的感情,更源自对祖国深厚文明底蕴的理解和骄傲。
2019年5月8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毕业授帽仪式,钟南山院士出席仪式并为毕业生授帽。【图片=《金桥》提供】 |
回国后的钟南山成为了广州医学院的副教授,并在任职期间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著作,还培养了许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中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云:"命为志存。"意思是生命为志向而存在。对此,钟南山是赞成的,但他认为再加一个字会更加全面,即"长命为志存"。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依然还在工作岗位上做学术研究、看病查房,坚持多发一份光和热。他的学术研究成果斐然,多年来先后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种疾病诊疗指南。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锻炼身体,这也使得他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很多。
2019年9月25日,终南山获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他说希望自己能再奋斗20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人民。"这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报答,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
(内容转自《金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