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的大国,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正在陷入一场对双方来说都不容易的贸易战争,但这仅仅是两国博弈甚至是敌对的开始。 随着双方博弈的深入,弱冷战,或者说新冷战的幽灵正在徘徊在21世纪的天空。
【图片=网络】 |
▲贸易战,中美角力的开始
自2018年以来,中国同美国举行了11轮贸易谈判,但没有达成妥协,双方相互指责对方不守承诺,或违背了谈判原则。在这期间,双方分3次对从对方国家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最近一次是美国从5月10日起,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原来的的10%增加至25%,并称未来美国或对价值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等于对所有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中国目前也从6月1日起, 对6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10%~25%的关税进行报复,并表示今后将根据美国的行动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主张对中国强硬的一派认为,中国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尤其同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等于中国从美国赚了大钱,而且剥夺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岗位,同时,美国还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并逼迫美国企业同中国企业合作时转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国政府对国企的支持破坏了企业的公平竞争,等等。
但中国方面认为,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原因复杂,包括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变化和产业的转移,保障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流通性而不得不保持逆差,美国对本国高科技产品的中国出口实施过度限制,跨国企业加工贸易加大了中国名义贸易顺差,等等。
对于美国的“吃亏论”, 中方反驳称,由于两国贸易政策和产业结构差异,中国方面仅仅挣了加工费这点“小钱”,更多的大块蛋糕被美国企业赚走。同时,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也为美国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美国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方面做出了贡献。
根据最后一轮谈判后中方公布的消息,目前双方贸易谈判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否取消高额关税、中国是否承诺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 以及协议文本的平衡性,即表现出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
中美能否最终达成妥协尚不可知,但给各自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当然,由于经济水平和贸易结构的差异,中国受到的影响必然会更大一些。
在中国南方,一部分单纯依靠向美国出口的企业,已经开始出现订单减少或中断的情况,部分工厂不得不停工甚至关闭,原本由于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仅仅维持着单薄利润的公司,正在寻求将工厂迁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由于中美贸易战前景不明朗,一些美国企业也将迁出中国的计划提前实施。在美国方面,除了部分农产品出口受到影响外,一些消费品的进口遇到障碍,不得不寻求新的供应渠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是否对其余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于6月末在日本大阪G20会议上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做出决定,可以想见,如果双方届时找不到妥协的突破口,中美之间的全面贸易战将难以避免。从目前双方的强硬态度来看,中美达成全面协议的可能性并不是很乐观,即使达成妥协,相信也不能够实质性解决中美贸易结构性问题。因为,贸易关税问题仅仅是一个表象, 或者说是一个看起来美国很容易找到的敲打中国的借口。
▲中美角力扩大化
目前,中美贸易战大有向全面对立扩大的趋势。
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华为和中兴,美国利用各种问题和借口施压。切断了美国公司对中兴的供应,使这个全球第二大通信装备企业一蹶不振;对于走在5G通信技术前列的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公司华为,则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全球封锁,不但禁止美国企业使用华为设备,还施压盟国友邦禁止使用华为设备。
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美国也采取了日益咄咄逼人的态度。明目张胆地支持主张“台独”的台湾领导人,在国会通过“台湾保证法”,并预计将向台湾提供26亿美元的军售;在南海,美国打出保障航行自由的旗号,联合盟国不断进行军舰航行示威。
在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上,美国认为中国试图挑战现有的地缘政治秩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制造“债务陷阱”,来谋求地区霸权,更把中国的“数字一带一路”称之为“数字霸权”,是以多方掣肘。
在美国国内,针对中国籍和中国裔学者、中国留学生采取各种限制政策,使得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被迫辞退这些学者和教授以及研究人员,声称防止美国的科技技术机密被窃取,甚至还取消了从事中美交流的部分中国学者的访美签证。
对于美国的上述举措,中国一方面进行谴责和声讨,也采取了部分反制措施,如外交部和文化旅游部门就发布了美国留学访问以及旅游警告。针对美国限制中国企业的举动,中国则出台了“不信任实体清单制度”和“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中国商务部表示,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实体封锁、断供或其他歧视性措施,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的外国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将列入其中。而“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则旨在保护中国的技术安全不外泄,保护中国目前和今后掌握的核心科技,同时,也对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国内外企业进行技术安全管制。
在贸易战上,中国的态度是“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因为就贸易本身来说,相互加征关税,一般在竖起壁垒阻止对方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同时,也会因为对方的报复使自身受到损伤,只是有程度的差异而已。因此,贸易战的结局通常会在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妥协点后,双方各自让步。
但是,如果中美双方将贸易战扩大到文化、人文、科技等领域,则双方的撕裂和对立将进一步加深,甚至会到难以弥合的程度,不仅使两国关系逆转,而且将影响到包括产业链和国际分工等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最终影响到整个国际秩序的稳定。
▲弱冷战或新冷战的开始?
40年前中美建交,为冷战的结束奏响了序曲。这期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始逐步融入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并从中受益匪浅。尽管两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和矛盾,甚至发生过“炸馆”、“撞机”等事件,但中国始终本着“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观点,坚持“斗而不破”的原则,中美双方在双边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较好的谅解和合作。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希望构筑新型大国关系,顺应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然而,中国的发展引起了美国警惕。美国一直认为其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其所提倡的价值是“普世价值”,希望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能够融入它所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来。然而,中国在经历了自己的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这一坚持在进入新世纪后更是被高度强调,其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并未按照西方当初所预想的那样运行,“强起来”的口号也让西方认为中国不再是那个“韬光养晦”的中国,而且同西方的价值观越来越格格不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利益范围的扩大,美国这一守成大国感到了压力,认为其“世界第一”的权威和影响受到了挑战,而且是一个“带着共产主义色彩”的“异类”的挑战。这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
美国坐不住了。上一任总统奥巴马推出“泛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TPP),试图把中国排除在该地区经济秩序之外,称“为该地区制定规则的不应该是中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更是把摆平中国作为重要的课题。他不但声称中国“偷走了”美国的财富,而且还剥夺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岗位,窃取了美国的科技技术,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祭出了“贸易战”的大旗。
早在2017年12月,特朗普公布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称中国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意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接着,特朗普总统的心腹、号称“影子总统”的斯蒂芬·班农更是将中国视为大敌,称“不惜把中国公司从西方资本市场上赶出去”,“把中国踢出去”,而现任的副总统迈克·彭斯去年10月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更是赤裸裸地表现出了对中国进行遏制意图。他不但称“美国重造了中国”,而且声称中国正在利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抢夺科技霸权,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威胁美国的全球地位,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等各种公共产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现任政府的鼓噪下,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降低,朝野两党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也空前一致。
而在中国国内,除了官媒对美国大加挞伐之外,民众对美国的好感也同样大幅降低,认为美国“在遏制中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也大有人在,一些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也有上升之势。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不断播放抗美援朝的电影,媒体则接连推出反对“崇美、媚美、恐美”的文章,旨在凝聚人心,鼓励打赢同美国的“持久战”。
在国际上,比起奥巴马时代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特朗普在加强同盟国合作警戒中国、限制中国的同时,又推出了“印太战略”,试图在更大范围内围堵和孤立中国。而中国除了继续加强同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之外,还进一步提升了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呼吁反对单边主义。
从国内到国外,冷战的思维和冷战的雏形似乎开始露头。
当然,这一冷战和二战之后形成的冷战有着大不同。全球化发展到了现阶段,不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经难以改变,意识形态也不再成为划分阵营的标准,中国的不结盟政策,继续推行和深化的改革开放,也不可能让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
尽管如此,中美40年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了,比起合作,今后两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甚至是对立,将会被更多地强调。
▲中美长期对立下的韩国
韩国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在政治军事上同美国有着同盟关系,而在经济上则又高度依存于中国。在中美两国将陷入长期的“掰手腕”局面下,韩国将更加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随着两国贸易战的展开,中国对美出口势必受到影响,而作为中国加工企业零部件和高级原材料供应国的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势必会减少,而且,随着贸易战的长期化,中国经济的减速,也将给两国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同时,韩国政府和企业能否顶住美国的压力,继续加强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是未知数。如果顶不住,不但中国企业受到影响,中国对韩国企业的反制也将是继萨德之后的又一个“噩梦”。
在地区政治安全外交方面,中美对立和竞争将使韩国面临“选边站”的窘境。无论是在半岛问题还是在地区合作乃至国际事务上,如果韩国不能发挥自主性,将进一步被锁住手脚。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和美国将是这一大变局的中心。两国如何增进战略互信,深入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在此基础上重构合作的信心,将考验两国领导人的胸襟和智慧。一个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东方的古国,希望能够从东西古今中找到解决危机的钥匙,一起把“修昔底德陷阱”之说抛到太平洋里去。
本文作者: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兼半岛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张忠义